
25-羟基维生素D检测(串联质谱)
维生素D与母婴保健
维生素D缺乏与收缩压升高、子痫前期胰岛素抵抗以及妊娠糖尿病、高血压都有紧密关联,甚至能引起婴儿先天性佝偻病、手足搐搦症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以及低钙血症。
• 妊娠维生素D补充|孕期妇女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,建议补充维生素D 4000 U/d,血清25 -(OH )D>40ng/ mL。
• 婴幼儿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|婴幼儿至青少年是骨发育关键时期,易缺乏VD而导致佝偻病 。
足月儿:生后2周开始,补充维生素D 400U/d,至2周岁。
早产儿、低出生体重双胎:生后2周开始,补充维生素 D 800 ~1000 U/d,3个月后改400 U/d, 建议所有儿童补充维生素D。
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
维生素D缺乏症的主要表现在成人为软骨病,在儿童为佝偻病;可能会导致中老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、骨质流失、肌肉无力、跌倒和脆性骨折等。
• 骨质疏松和软骨病:维生素D可增加胃肠道钙吸收,抑制甲状旁腺激素(PTH)升高,增加骨矿化以防止骨丢失,增强肌力,改善平衡预防骨质疏松和软骨病。
• 佝偻病: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,是由于婴幼儿、儿童、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,引起钙、磷代谢紊乱,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全身、慢性、营养性疾病。
• 骨折:维生素D缺乏除了与骨质疏松折的关系密切之外,骨折本身也会引起维生素D水平降低,可能与骨折消耗或参与骨折修复有关[9]。老年人是出现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重要人群。
维生素D过量的危害:
建议检测人群:
• 健康人群|婴幼儿、儿童、孕妇、中老年人、户外活动少、长期室内工作、长期夜班工作者。
• 患病人群|心脑血管疾病患者、糖尿病患者、慢性肝肾疾病患者、骨质疏松患者、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、长期住院患者。
样本类型:血清2mL/滤纸干血斑;报告周期:4~5个工作日
检测的特点及优势